7月1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 “汉语桥” 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汪晓波、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主任凌晶垚、来自蒙古的带队教师乌刚扎雅和孟和珠拉,以及授课教师、40 位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跨越国界的语言文化交流之旅。
开营仪式上,汪晓波向远道而来的师生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问候。他回顾了东北师范大学与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孔子学院多年来携手推进语言文化交流的深厚情谊,高度评价“汉语桥”项目在增进中蒙两国人民友谊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汪晓波详细介绍了此次夏令营以“汉语学习为主轴、文化体验为双翼”的课程体系,从沉浸式语言课堂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他鼓励学员们在这段宝贵时光里,不仅要提升汉语水平,更要深度感受真实立体的中国,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期待他们未来能走进东北师大继续深造。

乌刚扎雅老师难掩感激之情,对东北师范大学的精心筹备与大力支持表达衷心谢意。她坦言,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中国师生的热情友好便如春风拂面,深深触动着她和每一位蒙古学子。乌刚扎雅表示,“汉语桥”夏令营是蒙古学生提升汉语能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绝佳平台,学员们定会倍加珍惜此次难得机遇,全身心投入学习与体验,将在中国收获的知识与感悟带回蒙古,为中蒙语言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代表吴池曰乐和诺明深情演唱经典中文歌曲《老鼠爱大米》,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她们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演绎得别具韵味,既保留了原作的通俗魅力,又融入了对汉语和中国流行文化的炽热喜爱。随后,器乐表演环节更是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恩古恩精湛的演奏小提琴曲目,细腻的音符间流淌着饱满情感,尽显扎实的音乐功底;梦和特热格乐用马头琴奏响悠扬旋律,豪迈与深情交织,将蒙古民族的独特风情诠释得淋漓尽致。乐器间的完美呼应,生动诠释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与跨越国界的艺术共鸣。



为确保教学效果,充分满足学员们的学习需求,东北师范大学依据学生汉语水平,组建了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精心设计了为期九天的课程计划。课程以口语实践课、词汇课、语法课等汉语课程为核心,同时搭配漂漆书签制作、京剧脸谱彩绘、掐丝珐琅工艺等手工体验课,以及国画创作、中国武术、八段锦练习等文化体验课。此外,主办方还规划了丰富的文化考察活动: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探寻历史足迹;在动植物公园体验西游主题文化;前往白山市游览长白山、奶头山村及农夫山泉生产基地;在延吉市参观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鲜族民俗园和延吉恐龙博物馆。这些活动将带领师生全方位、沉浸式感受中国北方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此次“汉语桥”夏令营作为系列交流活动的重要篇章,以语言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为蒙古师生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国的全新窗口,进一步深化了中蒙两国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有力推广了汉语教学、传播了中华文化,更为东北师范大学搭建起国际交流的坚实平台,对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扩大孔子学院招生规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